彬彬有禮、對於全民排隊無比自豪的英國人一旦手握方向盤就換了人格,超車、比手勢、闖黃燈樣樣來,盡情做自己;堅信喝熱茶能消暑之餘,和「tea」有關的單字也特別多,常讓人困惑「Come to our house for tea」到底是指吃晚餐還是喝杯茶;若想參透迂迴的英式說話術,第一步就是在聽到純正英國腔悠悠說出「very interesting」時,自動翻譯成「這是什麼謬論」。經常需要維修的百年老屋比新成屋更搶手、無法接受魚味卻熱愛炸魚薯條……不論是獨步全球的洗碗法、「六個星期後就會自動好了」的佛系醫療觀,還是高跟鞋平均高度穩居全歐之冠,日不落國的平凡生活總能帶來文化衝擊,時不時尷尬癌發作的盎格魯薩克遜民族遠比你以為的更有趣!
新冠疫情下的「文化照妖鏡」
讀者太太指出,直至二○二○年九月份,英國政府才正式將防疫口號改為「Hands,Face,space」,把戴口罩納入防疫政策之一,但疫情已在英國蔓延超過半年,而且還引起一大票英國人的憤怒,甚至揚言寧可病死也不戴口罩。
如此的後知後覺,並不是英國人天生不怕死,經過與多名英國友人討論後,讀者太太歸納出造就英國人抗拒「戴口罩」的三個理由:第一,英國人認為口罩是給將死之人戴的;第二,戴口罩會引人側目;第三,把臉遮住會讓人聯想到恐怖攻擊。沒錯,英國人不戴口罩的原因就是這麼荒謬。
然而,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,這些原因的生成,都來自英國長期的文化累積,在生活與觀念裡根深蒂固,堅不可摧,「新冠疫情就像一面文化衝擊的照妖鏡,照出世界上各民族在防疫認知上的文化差異」,讀者太太說道,親眼目睹這場別開生面的「口罩扶正記」後,再次被點醒文化衝擊無所不在,千萬不要預設全世界的人都有和自己一樣的文化理解。
當文化衝擊成為生活常態 怪癖其實沒有這麼奇怪
經過疫情的洗禮,也讓英國人不得不放下對口罩的成見,接受口罩能夠防止疫情擴大的事實,前那個人人抗拒戴口罩的英國,已恍若隔世般離我們很遙遠。回頭想想,如同戴口罩對台灣人而言是習以為常的生活配備之一,進而有「英國人抗拒口罩很奇怪」的想法;那麼,深入理解那些造成英國人「天生」覺得戴口罩很奇怪的原因後,他們對口罩的抗拒好像也沒這麼奇怪了!
即便已經居住在英國十年,無論在職場、生活、婚姻教養等方面,讀者太太仍不斷在生活中遇到文化衝擊的挑戰,深深感受自己和土生土長的英國人有著根深蒂固的差異,這也讓讀者太太想要寫下《大不列顛小怪僻》這本書。希望透過她眼中的英國人「小怪癖」,讓讀者認識其文化差異背後生成的原因,幫大家打預防針,也提醒自己,尊重多元文化,「永遠不要把自己的思考模式套用在別人身上,我們看起來很怪的現象也許是別人的生活常態」。
直至今日,疫情仍在各地延燒,哪裡都不能去,是不是悶得發慌?恨不得跳上飛機,能去哪就去哪?這個夏天,跟著讀者太太的腳步,透過文字旅行,挖掘更多我們意想不到的英國人「小怪癖」!
現在購書憑書腰回郵,還有機會獲得Whittard愛麗絲英式玫
◎跨越國界與您空中相遇,讀者太太的英國點評三部曲:
▲2021.07.31 16:00 新書分享Facebook 線上直播
主題:「英國文化驚奇點評:小怪癖新發現x 異國觀察掃偏見」
@ FB 粉專「讀者太太在英國」&「時報出版愛讀者」
▲2021.08.07 16:00 跨國求職講座線上直播
主題:「英國職場驚奇點評:跨文化求職技巧 x 後疫情求職新趨勢」
購票請上KKTIX 售票平臺(凡購書即享優惠入場)主辦單位:Meet.jobs
▲2021.08.21 16:00 留學中心講座線上直播
主題:「英國留學驚奇點評:打造跨文化軟實力 x 後疫情留學新趨勢」
購票請上Accupass(凡購書即享優惠入場)主辦單位:Wisdom IEC 睿智教育

(本文新書介紹部分出自《大不列顛小怪僻:讀者太太的英國文化驚奇點評 》,時報出版 )
讀者太太(Mrs Reader)
英國人妻讀者太太,因冠夫姓成為Mrs Reader。
臺北人,讀過政治大學社會學系、復旦大學新聞研究所,畢業後當了五年記者、兩年精品公關。
二○一一年移居英國,任職英國行銷顧問公司客戶經理,同時身兼《商業周刊alive》、天下雜誌《換日線》、《關鍵評論網》等雜誌專欄作家,撰寫和英國職場、時事相關文章,斜槓生涯資歷超過八年。
相信文化交流是進步的動力,吸引力法則是成功的關鍵。
▼ 參考資料 時報出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