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冠疫情的影響下,你有多久沒有走進咖啡館?一杯咖啡對你而言又代表著怎樣的意義?或者,你想開一間不一樣的咖啡館嗎?
據統計,全台咖啡館已突破3,000家,密度高居全球第一。2019年104人力銀行公布的創業3大紅海即為:「餐飲業、餐館業與服飾業」,其中,有19.3%的創業者會選擇「手搖飲料店、咖啡店」等餐飲業起家,國人每年更是喝掉28.5億咖啡。咖啡的魅力不只是提神、味蕾享受,更是許多人開拓創業夢的起點。但是,要開一間怎樣風格的咖啡館?
場域的力量! 不只咖啡香 還有一股人情味
21世紀隨著科技產品日益更新,人手一機屬於常態,即便走進宜人舒適的咖啡館,隨處可見的低頭族,「人與機器的交流」早已取代「人與人的交流」。
一間咖啡館的存在,其實蘊藏著更大的「神祕力量」─建立「人與人之間的連結」,搶救淡薄的人情味!無論是在地創業、長照關懷、育兒交流、社區再造、地產地銷……「社群咖啡館」除了提供咖啡愛好者酌飲咖啡外,更大的功能在凝聚人群與力量、持續且具體推動社區意識或議題。
社區營造、在地創生 從「社群咖啡館」開始
近幾年無論在日本或台灣皆在推動社區總體營造,「在地創生」的浪潮,更因少子化、高齡化等因素開始在台灣萌芽。長期致力於「在地創生」推廣的林事務所執行長林承毅認為,要重新讓人與人、人與地串連,找回風土滋味、地域魅力,其行動及實踐的關鍵,還是在『人』。
「所以要怎麼開始?」林承毅在許多演講中總是會遇到讀者提出此一問題,通常他會問對方三個問題:「你有家鄉可回嗎?」、「你有家業可接嗎?」、
樣問。
我通常會問對方三個問題,第一個是﹁你有家鄉可回嗎﹂,如果答案是﹁有﹂,就接著問第
二個問題﹁你有家業可接嗎﹂,如果答案是﹁沒有﹂,那就是第三題,通常我也會直接建議,如
果沒有什麼想法,那就回鄉去開一家酒吧
本書作者─齋藤保,創立日本「港南台城市咖啡館」如今已邁向第十五年,對於開咖啡館的錢從哪來?養得起多少位正職員工?怎麼找地點?房租的占比如何拿捏?有多少志工可以幫忙?訓練員工和志工的待客小祕訣是什麼?又該怎樣讓人聚集、流動?…等問題,想開一間「社群咖啡館」,不用擔心求助無門,齊藤保將在書中手把手地分享關於社群咖啡館的所有know-how!
在地創業、長照關懷、育兒交流、社區再造、地產地銷……可以怎麼開始呢?
答案統統是:「開一間社群咖啡館!」
◆場域的力量,最高!
「社群咖啡館」一字源於Community Café,是一個由在地居民負責經營的開放式公共空間。所有人都可以來這裡放空或與人相聚,進而創造形形色色的邂逅,為自己的生活場域與地區帶來各式新契機。
不論出發點是長照關懷、育兒交流,亦或推廣在地農特產、活化老舊社區、里山經濟,也不論最後發展得多麼多元,對於凝聚人群與力量、持續且具體推動社區意識或議題,社群咖啡館都是最實際可行、也最貼近日常的方式。
◆一本具體教導如何經營社群咖啡館的實戰指南
本書作者創立的「港南台城市咖啡館」如今已邁向第十五年,對於開咖啡館的錢從哪來?養得起多少位正職員工?怎麼找地點?房租的占比如何拿捏?有多少志工可以幫忙?訓練員工和志工的待客小祕訣是什麼?又該怎樣讓人聚集、流動?等問題,他將在書中手把手地大方分享關於社群咖啡館的所有know-how!
◆日本亞馬遜讀者滿分評價
★重量級專文推薦 (依姓名筆畫排序)
朱明德│中華民國精品咖啡協會創會長
何志偉│中華民國立法委員
林承毅│林事務所執行長
高耀威│臺東長濱獨立書店「書粥」創辦人
盧秀卿│力麗基金會執行長
★眾聲好評
Hally Chen │《喫茶萬歲》作者、日本咖啡文化研究者
方荷生│臺北中正區忠勤里里長、「書屋花甲」創辦人
王琴里│雲林芒果咖啡館老闆
陳俞嘉│臺中mojocoffee 品牌主理人
陳鈺萍醫師│助產所裡的belly daily 咖啡館老闆
戴妙容│臺北喫茶店香店主

(本文新書介紹部分出自《開一間鼓勵交流的社群咖啡館!:Community Cafe經營實戰指南 》,時報出版 )
齋藤保
株式會社e-town董事長、橫濱社群咖啡館網絡代表。
一九六八年於富山縣福野町(現為南砺市)出生。於國立富山工業高等專門學校畢業後,遠赴紐西蘭生活兩年,回到富山YMCA擔任青少年教育與在地活動總監,二○○二年於橫濱市創業。
經營地區資訊網路e-town與設計事業的同時,自二○○五年開始提出「從cafe開始的有趣造鎮活動」口號,經營「港南台小鎮咖啡館」。
為了推動在地團體、市民參加型的造鎮活動而四處奔波之後,從二○○七年開始擔任社群咖啡館社群生意支援事業製作人,於橫濱及全日本四處支援社群咖啡館的經營,也以地域製作人的身分推動「cafe達人」人才發掘與培育事業。
曾獲頒二○○八年「經濟產業省社群生意55選」、二○○九年與二○一三年「橫濱、人、小鎮、設計獎」、二○一○年「造鎮活動功勞者國土交通大臣表彰獎」。
目前擔任總務省地域力創造顧問、社群生意顧問/協調師、造鎮網絡橫濱共同代表、區域管理組織鹿島田DAYS幹事。
許郁文
輔仁大學影像傳播學系畢業。因對日文有興趣,於東吳日語教育研究所取得碩士學位。曾擔任日商多媒體編輯、雜誌日文採訪記者,現職為專職譯者。
譯作包含《東京歷史不思議》、《至死不渝的高速閱讀法》、《家事的科學》、《三明治研究室》、《三日間的幸福》、《海賊王的時代》。
Facebook:baristahsu
Email:baristahsu@gmail.com
▼ 參考資料 時報出版